top of page

SBIR 政府補助完整指南(下):掌握申請關鍵、讓創新研發更具競爭力

  • 作家相片: 煋蜂Team
    煋蜂Team
  • 2月27日
  • 讀畢需時 18 分鐘

前篇《SBIR 政府補助完整指南(上)》為您全面解析了 SBIR 計畫的緣起、申請流程、審查重點與計畫書撰寫技巧。相信您已對 SBIR 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並掌握了申請的基本知識。

然而,從理論到實務,往往還有一段距離。  許多企業在了解 SBIR 計畫後,仍對以下問題感到困惑:


  • 實際申請案例如何操作?  成功企業的 SBIR 計畫書有何秘訣?

  • 不同產業的 SBIR 申請思路有何差異? 我的產業別適合申請 SBIR 嗎?

  • 補助款該如何有效應用?  除了研發,SBIR 補助還能為企業帶來什麼效益?


別擔心!  本篇《SBIR 政府補助完整指南》將帶您深入 SBIR 申請的實務層面,透過精選成功案例,拆解申請思路,並提供補助款的應用參考,助您將 SBIR 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的申請助力,大幅提升您的過案成功率!


ree

目次

第一章:SBIR 成功案例分享

在了解 SBIR 計畫的申請流程與撰寫技巧 後,許多企業可能仍會擔心:「這麼多文件、審查程序,真的適合我們嗎?」其實,許多中小企業在沒有補助經驗的情況下,也成功申請 SBIR,並將技術研發推向市場!


我們過去協助企業申請 SBIR 時,經常遇到的問題包括:

  1. 業主覺得計畫很麻煩,不知道該如何準備

  2. 技術很好,但不知道如何包裝創新性,吸引評審關注

  3. 害怕無法通過審查,錯失補助機會


以下分享 兩個成功案例,帶您看看這些企業是如何利用 SBIR 補助資源突破技術瓶頸、降低研發風險,最終創造市場價值!



1.1 案例一:智慧農業監測系統


ree

企業背景

這是一家中小型科技公司,擅長物聯網感測技術,但對於農業領域並不熟悉。公司發現農場管理者常遇到澆水過多或施肥不均的問題,導致農作物生長不穩定,因此希望開發智慧農業監測系統,透過 IoT 感測土壤狀態,結合 AI 調控澆水與施肥,降低人力成本並提高農作物產量。


💡 常見問題:

  • 技術優勢明顯,但不確定是否適用農業場景

  • 資金有限,無法自行進行長時間的測試與調整

  • 對農業市場的需求不了解,擔心開發出來無人買單



他的 SBIR 申請歷程

Phase 1:可行性驗證

  • 申請 Phase 1(100 萬元補助),用於技術測試,驗證 IoT 感測數據的穩定性。

  • 在實驗農場進行初步測試,確認感測數據準確度可達 95% 以上,並獲得農民初步回饋。

Phase 2:技術開發與試量產

  • 取得 Phase 2(補助 600 萬元),進行系統原型開發與小量試產。

  • 與 5 家農場 合作試點,優化 AI 灑水與施肥演算法,降低人為誤差。

  • 增加遠端監測功能,讓農民可透過手機 App 監控農場狀況。


成果與影響

技術效益:

  • 農場的澆水與施肥效率提升 30%,降低農業人力需求。

  • 農作物平均單位產量提高 15%,大幅提升農民收益。

市場價值:

  • 該技術吸引 農業機器大廠 投資,並與該公司簽訂合作計畫。

  • 透過補助開發出的產品,成功打入 東南亞市場,與 海外農場合作


💡 成功關鍵點:

這家公司一開始對農業市場不熟悉,但透過 Phase 1 先驗證技術,降低風險,再利用 Phase 2 進行產品開發,一步步測試市場反應,讓評審相信這個技術值得投資!



1.2 案例二:新一代綠能材料開發


ree

企業背景

這是一家老牌太陽能板製造公司擁有完整的生產線,但面臨市場競爭激烈、技術升級壓力大的問題。該企業的研發團隊發現,如果能提升太陽能板的光電轉換效率 5%,將能為客戶帶來更高的發電效能市場競爭力也將大幅提升,因此決定開發新型半導體塗層技術,以改善太陽能板的吸光能力。


💡 常見問題:

  • 企業已經有成熟產品,但不知道 SBIR 是否適用於「改良技術」

  • 研發成本高,需要補助降低財務風險

  • 需要獲得國際認證,才能正式進入市場


他的SBIR 申請歷程

Phase 2 直接申請(跳過 Phase 1)

  • 由於該企業已有現有技術,不需要做概念驗證,直接申請 Phase 2(補助 800 萬元),用於新材料開發與測試。

  • 18 個月內完成試作板生產,並在國內外實驗室進行測試。

  • 取得國際認證,為後續市場推廣鋪路。


成果與影響

技術效益:

  • 成功將太陽能板的轉換效率提升 5.8%,遠超市場標準。

  • 減少太陽能板的材料成本,提升生產效率 10%

市場價值:

  • 新技術推出後,成為公司主力商品,吸引綠能產業鏈關注。

  • 與國際綠能大廠簽訂供應合約,獲得大筆訂單。

  • 公司營收成長 20%,並增加 30 個新職缺,帶動就業市場。


💡 成功關鍵點:

這家企業利用 SBIR Phase 2 直接進行技術升級,並將資金投入「研發 + 國際認證」,加速產品上市,成功搶占綠能市場商機!


申請 SBIR,不再是難事!


這兩個案例顯示:

  1. 即使是對新產業不熟悉的企業,也能透過 SBIR 逐步驗證技術,降低風險。

  2. 已經有技術基礎的企業,可以直接申請 Phase 2,加速開發,搶占市場先機。

  3. 利用補助進行「概念驗證 → 產品開發 → 市場導入」,是成功企業的共同模式。


📢 你也有創新技術或市場應用計畫嗎?

立即規劃你的 SBIR 申請策略,爭取政府補助,讓你的技術加速落地!



第二章:常見問題與申請建議


ree

在 SBIR 申請過程中,許多企業會遇到類似的問題,例如:「計畫書需要多精美?」「可以同時申請其他政府補助嗎?」「如果計畫執行遇到變更,該怎麼辦?」這些都是評審時常關注的重點。

此外,雖然 SBIR 是一項強大的政府補助工具,但並非所有申請都能一次成功。許多企業第一次申請失敗,不代表技術沒有價值,而是計畫書內容未能充分展現優勢,或是經費規劃、團隊配置等細節有所缺失。

本章將整理 常見問題與申請建議,並分享常見失敗原因與改進方法,幫助企業避免錯誤,提高申請成功率。



2.1 常見問題 (FAQ)


Q1:SBIR 計畫書需要寫得很精美嗎?

A:外觀排版是加分要素,但評審最重視的還是內容的「創新度、可行性、具體效益」。**要點清楚、數據與邏輯完整,才是關鍵。排版簡潔美觀,避免使用過多裝飾,確保重點清晰可讀即可。

💡 我們的經驗:曾有企業申請時排版簡單,但數據完整、論證明確,結果仍順利通過;相反,也有計畫書做得非常精美,但創新點表達不清晰,導致未獲補助。

Q2:能同時申請不同政府單位的補助嗎?

A:同一研發主題若已有政府其他補助,通常不可再重複申請同樣標的的補助。但若計畫方向不同或有不同執行項目,則可視情況提出。

💡 我們的經驗:有企業原本計畫申請 SBIR,但同時申請了經濟部的另一項研發補助,結果因標的類似,遭到撤案。後來改成 「技術研發申請 SBIR,市場應用申請經濟部另一項補助」,順利獲得兩項補助。

Q3:計畫執行中想變更研究方向或增加預算,該如何處理?

A:需提前向主管機關提交變更申請,經審查核可後才能調整。若自行改動容易產生違約風險。

💡 我們的經驗:有企業在執行 Phase 2 時,發現原技術難以落地,私下更改了研發方向,最後被政府單位查核時認定「未按計畫執行」,不僅補助款被停發,還影響後續申請資格。因此,若遇到重大變更,應主動聯繫專案管理單位,提出合理調整計畫的申請。

Q4:結案後成果若無法立即量產或上市,會影響下一次申請嗎?

A:一般不會立刻影響下次申請,但若無法合理解釋研發成果停頓的原因,後續可能降低評審對企業執行力的信心。

💡 我們的經驗:有企業完成 SBIR 補助後,因市場變化導致技術遲遲未能商品化,下一次申請時,評審質疑其執行能力。後來該企業補充了技術延遲的原因(法規認證時間較長),並提供新的市場策略,最終仍獲得後續補助。

Q5:新創公司沒有過往研發經驗,也可以申請嗎?

A:可以,但需特別強調「團隊能力」與「合作夥伴」。

💡 我們的經驗:新創公司若缺乏研發紀錄,評審可能會擔心執行能力。建議加入學研單位、法人機構或業界合作夥伴,提高可信度。

Q6:SBIR 需要回饋機制嗎?

A:Phase 2+ 計畫需要回饋,企業需在結案 3 年內完成市場訂單,並依規定繳交回饋金 1%(最高不超過補助款 2%)。

💡 我們的經驗:企業若未事先規劃市場應用與訂單來源,後續可能面臨「無法完成回饋」的風險,影響下一次申請。


2.2 常見失敗原因與改進方法

即使計畫未能通過,並不代表技術或構想沒有價值,許多企業在第一次申請失敗後,修正計畫內容後順利通過。以下是最常見的失敗原因,以及相對應的改進建議:

失敗原因

案例情境

改進建議

研發構想過度空泛

「我們要開發 AI 演算法,但沒有具體應用場景與數據」

明確說明技術應用場景,提供市場數據支持技術價值

經費編列缺乏依據

「材料費 200 萬」但無詳細明細

細分費用用途,提供市場報價或成本分析

忽略時間軸與里程碑

計畫書中沒有列出每階段的成果

使用 Gantt 圖呈現開發進度,讓評審更容易掌握計畫執行方式

團隊結構脆弱

主要負責人無技術背景,或研發人員不足

加入業界專家、學研單位,提升團隊可信度

💡 我們的經驗:曾有一家新創公司第一次申請 SBIR 時,因「技術創新點不明確」與「團隊缺乏相關經驗」被退回。後來,他們加入大學研究團隊作為技術顧問,並補充了與競爭技術的對比數據,結果第二次申請順利獲得 500 萬元補助!


*提醒:失敗並不可怕,重點是如何調整策略,讓下一次申請更有說服力!



📢 申請 SBIR,成功不是運氣,而是策略!

  1. 計畫書重點清楚、邏輯完整,比花俏的排版更重要!

  2. 技術創新點應具體,並提供市場應用數據提高說服力!

  3. 經費編列應有明確細節,避免被刪減補助款!

  4. 若未通過,不要氣餒,調整內容後再戰一次!


📢 你準備好申請 SBIR 了嗎?

現在就開始規劃你的補助申請,讓你的創新技術獲得政府支持,邁向成功!


第三章:SBIR 的優勢與未來發展


ree

SBIR 不僅是一項研發補助,更是企業進入市場前最好的「冷啟動工具」。許多企業在產品開發初期,因為資金、技術驗證、商業模式不確定性等因素,難以獨立承擔高風險的研發成本。SBIR 的價值不僅限於降低企業的研發負擔,更是打造市場競爭力、建立長期合作資源、甚至獲取後續投資的重要戰略資源。


💡 我們的經驗:許多成功的企業,並非只把 SBIR 當成「單純的補助款」,而是將其作為:


  1. 新技術市場驗證的資金來源

  2. 商業模式測試的冷啟動資源

  3. 建立學研、法人機構與產業合作夥伴的契機


本章將從戰略價值未來發展趨勢兩個角度,分析 SBIR 如何幫助企業發展、進一步擴展市場與創造長期競爭優勢。



3.1 SBIR 對中小企業的戰略意義


1.降低研發門檻,讓創新更具可行性

企業要進入一個新技術領域,往往面臨 高研發成本、技術風險與市場不確定性。SBIR 補助企業的技術探索與初期開發,讓企業能夠在 可控風險內測試創新技術與市場應用,即使未來技術未能成功商業化,企業的投入成本也大幅降低。


💡 我們的建議:

企業可以利用 SBIR 補助進行「小規模市場試驗」,透過 Phase 1 來驗證技術可行性,並透過 Phase 2 進行試點應用,減少後續商業化的風險。


例如:我們曾協助一家 AI 影像辨識公司申請 SBIR,他們利用補助資金開發「智慧零售結帳系統」,並在 3 家超市進行試點測試,結果顯示該技術能降低 30% 的結帳時間,成功獲得連鎖超市採購訂單。


2.資源連結,擴展學研與產業合作機會

企業在 SBIR 申請與執行過程中,除了獲取補助資金,還能與 學研單位、法人機構、大型產業夥伴 建立合作關係,這不僅能強化技術基礎,也有助於企業在技術驗證階段獲取市場支持。


💡 我們的建議:

企業可以透過 SBIR 建立「產學合作計畫」,與大學或法人機構共同申請,提升計畫的技術深度,並透過合作夥伴進行市場測試。


例如:一家生技新創公司透過 SBIR 與國內頂尖大學合作開發「癌症早期檢測技術」,該合作不僅提升技術可信度,也讓企業更容易取得投資機會。


3.品牌加分,提升企業在市場與投資圈的影響力

獲得 SBIR 補助,對企業而言 不只是資金支持,更是一種「政策背書」,能讓投資人、潛在客戶與合作夥伴更有信心。企業可以將 SBIR 作為技術實力與政府認可的證明,提升市場競爭力與募資機會


💡 我們的建議:

企業可在品牌行銷與投資簡報中,強調 SBIR 代表的政府認可度,提高市場信任感。


例如:一家電動車充電系統公司,在獲得 SBIR 500 萬元補助後,將其列入投資簡報,結果吸引 VC(創投)關注,並成功獲得後續 3,000 萬元融資。



3.2 未來發展趨勢


1.跨領域整合:新技術融合加速創新

隨著 AI、5G、物聯網、大數據 的發展,未來的技術創新將不再侷限於單一領域,而是更多的跨領域融合。SBIR 也開始鼓勵跨技術應用,例如:

  • AI + 生技:AI 醫療影像分析、智慧藥物研發

  • 5G + 製造:智慧工廠、遠端監控技術

  • 物聯網 + 環保:智慧電網、能源管理系統


💡 我們的建議:

企業若能在計畫書中強調「跨領域應用」,並與不同產業合作,將更符合未來補助趨勢,提高獲選機率。例如:有企業開發「AI+5G 遠端醫療設備」,成功獲得 SBIR 高額補助,並進一步與國內醫療機構合作,進行臨床測試。


2.國際化:連結全球市場與研發生態系

台灣政府正推動 「亞太創新中心」,鼓勵企業透過 SBIR 與國際市場接軌,未來可能會有更多針對「國際市場發展」的補助項目,例如:

  • 與國際法人機構、研究單位合作的 SBIR 計畫

  • 可拓展海外市場的技術應用

  • 跨國研發聯盟申請補助


💡 我們的建議:

企業可在 SBIR 計畫中,加入「國際市場拓展計畫」,讓補助不只停留在技術開發,更能幫助企業進軍海外市場。例如:一家科技公司在 SBIR 計畫中,提出「計畫完成後,將與日本產業夥伴合作試點」,成功提高審查通過率。


3.永續與淨零碳排:綠色科技成為核心扶植領域

全球 ESG(環境、社會、治理)趨勢崛起,未來 綠能、碳排管理、永續技術 相關的 SBIR 補助將更加受到政府支持,例如:

  • 再生能源技術開發(如新型電池、太陽能技術)

  • 碳排放監測與管理系統

  • 智慧農業、低碳製造技術


💡 我們的建議:

企業若能將「永續發展」與「環保價值」納入 SBIR 計畫,將更符合政府的補助方向,提高獲選機率。例如:有企業開發「低能耗 AI 晶片」,強調其環保效益,在 SBIR 申請中獲得高度評價,成功取得高額補助。



📢 讓 SBIR 成為你的冷啟動助力!

  1. 降低研發風險,讓企業能夠「以小博大」,測試新技術與商業模式

  2. 建立產學、法人、產業合作關係,擴展市場與技術資源

  3. 透過政府補助與政策背書,提高企業品牌價值與投資吸引力

  4. 結合 AI、物聯網、綠能等新興技術,提高補助通過率


📢 你準備好申請 SBIR 了嗎?

利用 SBIR 進行冷啟動,讓你的創新技術獲得市場驗證,邁向國際競爭舞台!



第四章:申請前中後的實務建議


ree

申請 SBIR 計畫 不是一場短跑競賽,而是一個長期戰略規劃。從前期準備、申請與執行、到最終結案與市場應用,每個階段的策略規劃都將直接影響補助的成功率以及後續市場的發展。


💡 我們的經驗顯示,成功獲得 SBIR 補助的企業,通常都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1. 在申請前,已經清楚技術與市場目標,並有完整的研發規劃

  2. 申請過程中,計畫書內容具體、數據有力、簡報準備充分

  3. 計畫執行期間,財務與技術文件管理嚴謹,確保補助款順利撥付

  4. 結案後,懂得利用研發成果進一步市場推廣,甚至申請後續補助


以下透過 申請前、中、後三個階段的建議策略,幫助企業優化研發計畫並提高補助申請成功率。我們也會分享 我們如何協助企業規劃與執行這些任務,確保企業不只是「拿到補助」,而是能夠透過 SBIR 提升競爭力並成功進軍市場。


申請前準備(Pre-Application)

主要任務

建議做法

我們如何協助?

釐清研發目標

明確界定技術創新點,確保計畫有市場需求,非單純學術研究

技術與市場定位分析,協助企業找出最適合的研發方向與市場切入點

盤點企業資源

盤點現有人力、設備、合作夥伴,確保計畫可行

資源匹配建議,幫助企業建立產學合作、尋找適合的法人機構

了解規定

確認符合中小企業資格,無重大違約紀錄

資格審查與風險評估,確保企業符合申請資格,避免不必要的退件

撰寫初步計畫概要

提出技術創新性、市場價值與可能效益的評估

計畫可行性診斷,幫助企業提前優化提案,提高過案率

💡 我們的經驗:有企業在沒有規劃市場策略的情況下申請 SBIR,雖然技術面具備競爭力,但市場應用模糊,導致計畫未獲通過。我們建議他們先進行市場痛點分析,並透過初步試點驗證市場需求,第二次申請時順利獲得補助。



申請與執行(Application & Implementation)

主要任務

建議做法

我們如何協助?

文件撰寫

準備完整的計畫書、經費明細與簡報檔,確保邏輯清晰、數據有力

計畫書優化與數據補強,確保內容符合評審要求,提高競爭力

評審簡報

演練簡報內容,準備可能被詢問的問題,確保簡報簡潔有力

模擬評審問答與簡報指導,確保企業能流暢回答評審問題

執行管考

依時程提交工作報告,確保經費使用合規

專案管理支援,提供階段性進度追蹤,確保計畫順利執行

問題反饋

如遇技術或市場變數,盡早與計畫辦公室溝通,申請變更

計畫變更申請輔導,確保企業能順利完成計畫調整,避免違約風險

💡 我們的經驗:有企業因市場變化導致原計畫難以執行,我們協助其與計畫辦公室溝通,提出合理變更申請,將計畫調整為更具市場潛力的技術應用,最終仍順利完成計畫並獲得補助款。



結案與延續(Post-Project)

主要任務

建議做法

我們如何協助?

成果驗收

完成最終報告、成果展示、財務核銷,確保審查順利通過

結案報告撰寫輔導,協助企業整理成果,確保報告符合審查標準

回饋機制

若為 Phase 2+,需在結案後 3 年內完成市場回饋

市場回饋機制規劃,確保企業能順利履行回饋義務,不影響未來申請

後續申請

若有進一步研發需求,可再次申請 SBIR 或其他政府補助

下一步補助申請規劃,幫助企業評估是否適合再申請 Phase 2 或 Phase 2+

商品化推廣

善用研發成果,進行市場推廣與投資鏈結

市場策略建議,幫助企業將技術轉換為商品,對接潛在投資人或合作夥伴

💡 我們的經驗:有企業在完成 Phase 2+ 後,面臨「如何將技術落地商業化」的問題。我們協助其對接產業夥伴,並透過政府其他補助計畫進行市場推廣,最終該技術成功導入多家企業使用,並獲得外部投資。



📢 讓 SBIR 成為你的企業成長引擎!

成功申請 SBIR 不只是拿到補助款,而是如何善用這筆資源,加速技術研發與市場驗證,打造長期競爭力。

  • 前期規劃完整,提高補助過案率

  • 執行期間管理妥善,確保計畫順利推進

  • 結案後善用研發成果,進一步市場商業化


📢 準備好讓你的技術進入市場了嗎?

透過 SBIR 補助啟動你的創新事業,讓技術不只是概念,而是真正落地創造市場價值



第五章:申請 SBIR 的策略夥伴


ree

SBIR 申請雖然有「官方指引」,但實際操作牽涉到技術評估、財務編列、專案管理與市場策略等關鍵細節。這些內容不僅需要企業自身的技術與市場專業,也考驗對政府補助計畫的理解程度。如果企業在經驗或人力方面不足,尋求具合規性與豐富經驗的顧問團隊協助,將大幅提升申請成功率,並確保計畫執行順利。


在我們的實務經驗中,企業若選擇錯誤的顧問,可能會面臨:

  • 補助計畫內容包裝不到位,創新點無法打動評審

  • 財務預算編列不合理,導致審查時遭刪減補助款

  • 執行期間遇到問題無法即時應對,影響款項撥付


因此,選擇具經驗且合規的專業顧問,不僅能幫助企業順利申請補助,也能確保計畫落地,甚至協助後續市場化與投資鏈結。



5.1 顧問如何協助 SBIR 申請?

我們的作業流程,與其他顧問團隊的不同之處,在於我們不只是「填表代寫」,而是提供完整的策略性輔導,確保技術與市場價值最大化!

階段

我們的協助內容

與其他顧問的差異

前期可行性評估

- 市場研究與技術分析,確認研發方向是否符合 SBIR 補助重點

- 競爭分析與產業對標,找出市場機會

✅ 我們不只是整理資料,而是提供「市場策略 + 競爭定位」分析,讓計畫更具競爭力

計畫書架構與撰寫

- 技術創新點包裝,確保計畫符合政府補助方向

- 財務與經費編列最佳化,避免因預算錯誤被刪減補助款

- 產業效益量化,提供市場數據,增強說服力

✅ 我們強調「技術 + 市場」並重,確保評審能看到計畫的「商業價值」,而非只關注技術細節

簡報輔導與模擬評審

- 簡報設計與內容優化,讓提案更具吸引力

- 模擬評審問答,預測可能被詢問的問題並提供最佳回答策略

✅ 我們的顧問團隊包含業界專家與投資人,能從「政府評審」與「市場投資」雙重視角,提升簡報競爭力

執行期支援與核銷管理

- 期中與最終報告輔導,確保計畫順利執行並符合核銷規範

- 核銷文件管理,避免因財務問題影響補助款撥付

✅ 我們不只是輔導計畫通過,更協助企業在執行階段符合政府監管要求,確保資金流動順暢

後續市場化與投資鏈結

- 協助技術商品化,對接產業夥伴與投資機構

- 輔導申請其他政府補助,擴大市場影響力

✅ 我們不只是做 SBIR,還能協助企業進行市場推廣、投資募資,甚至申請國際補助計畫!

💡 案例分享:

從 SBIR 補助到企業國際化 某科技公司透過 SBIR Phase 2 開發智慧醫療設備,但苦於找不到市場導入機會。我們協助其進行 市場測試 + 產業鏈對接,不僅讓企業技術成功落地,還進一步幫助他們取得國際合作機會,最終進軍東南亞市場!



5.2 選擇顧問的注意事項:合規與透明至關重要

SBIR 申請時,企業若選擇不當的顧問模式,可能會面臨違規風險,甚至影響後續補助款的撥付。因此,選擇顧問時應特別留意以下幾點:

風險項目

常見問題

正確做法

❌ 不當代寫

- 市場上部分顧問採用「一條龍代寫」,但企業自己不清楚內容,簡報時無法回答評審問題

✅ 企業應與顧問共同討論計畫內容,確保能充分理解技術與市場分析,提升申請成功率

❌ 黑箱作業

- 顧問費用不透明,額外加收「成功獎金」,或中途增加隱藏費用

✅ 簽訂正式顧問合約,明確規範費用與服務範圍,確保合作透明化

❌ 無法落地的計畫

- 部分顧問強調「通過 SBIR」,但不考慮技術落地與後續市場應用,導致企業補助結案後仍無法商業化

✅ 選擇能提供「後續市場與投資鏈結」的顧問,確保 SBIR 不是終點,而是企業成長的起點



📢 我們如何幫助企業最大化 SBIR 申請價值?

申請 SBIR,不只是拿補助,而是企業進軍市場前最好的冷啟動策略!我們的團隊提供全流程策略輔導,確保企業不只是通過審查,更能成功落地技術、拓展市場、對接投資

  • 專業團隊,涵蓋技術、財務、法規、市場專家

  • 不只是計畫撰寫,更協助市場定位、投資募資、國際化策略

  • 不收取隱藏費用,所有費用透明,確保企業權益


📢 如果你希望讓 SBIR 成為企業成長的跳板,現在就聯繫我們,讓你的技術不只是停留在計畫書,而是真正進入市場! 


第六章:結語與展望


ree

SBIR 不僅是一項補助,更是一個讓中小企業實現創新、降低研發風險、建立市場競爭力的強大工具。 從 Phase 1 的技術可行性驗證,到 Phase 2 的技術開發,再到 Phase 2+ 的市場導入,每個階段都提供了不同程度的資金與資源支持,讓企業能夠在可控風險內,逐步驗證技術、市場,甚至取得投資機會。


然而,SBIR 是一場對技術、管理、財務能力的全面考驗。 成功申請的企業,往往具備:

  1. 明確的技術創新點,並能量化市場效益

  2. 完整的計畫書,兼顧技術、商業、市場驗證

  3. 紮實的研發執行能力,確保補助款能發揮最大效益

  4. 合理的財務管理,確保補助資金合規使用,避免違規風險


💡 我們的理念:讓 SBIR 成為企業冷啟動的關鍵推力!


我們不只協助企業申請 SBIR,我們的目標是幫助企業不只是「拿到補助」,而是「成功進入市場、提升競爭力、獲得更多產業機會」。我們的團隊提供 全方位策略輔導,確保企業能在 SBIR 之外,獲得更完整的市場支持,包括:


  1. 技術商品化規劃:如何將研發成果轉化為市場產品?

  2. 投資鏈結與市場導入:如何吸引投資人?如何找到早期客戶?

  3. 政府資源整合:除了 SBIR,還有哪些政府補助可以申請?


📢你的創新技術準備好進入市場了嗎?

我們的專業顧問團隊 不只幫助你申請補助,更能協助你規劃市場策略、資金配置、投資鏈結,確保你的技術能真正落地!


立即聯繫我們,讓我們一起打造你的成功 SBIR 申請策略!


延伸閱讀與參考資源

Comments


bottom of page